首页 体育 教育 财经 社会 娱乐 军事 国内 科技 互联网 房产 国际 女人 汽车 游戏

张红医生回忆为老人跪地吸尿 患者转危是最大的欣慰

2019-11-23

人民网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 崔元苑)从前天到昨天,万米高空为陌生老人跪地吸尿37分钟的张红医生瞬间刷屏。网友纷纷为医生的无私精神点赞,评价为“医者仁心”“大爱无疆”。正在美国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医生张红就当时的具体情况和细节,通过微信接受了在线群访。

“因为长途飞机10多个小时,当时可能是半睡半醒的状态,一听到飞机的呼救广播,马上就醒了。这是一种职业本能。”张红医生回忆称,他和同次航班的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肖占祥医生经过观察后发现,老人属于前列腺肥大导致尿潴留,老人比较烦躁、疼痛、坐卧不安、大汗淋漓,小腹已经涨得跟小西瓜一样。考虑到这个诊断结果,唯一的办法是把尿排出去。

“我们问机组人员,有什么便携式材料都拿出来,因为排尿需要靠导管,所以他们到处找管儿。用氧气瓶面罩上的导管、飞机急救箱的注射器针头、瓶装牛奶吸管、胶布等,我们临时组装了穿刺吸尿装置。”张红说。

由于飞机条件所限,他和肖医生找了很多种工具,最后决定用飞机上仅有的两个只有两毫升左右的注射器的针头,接上吸氧管的管道后给患者进行排尿。

张红介绍,由于吸氧管管道直径比较大,约有1厘米,“这么粗是不可能从尿管里导尿的,所以肖医生做了一个带针头的引流管。之后我们让患者平卧,进行膀胱穿刺。”

但是,患者由于长时间膀胱膨胀,膀胱已没有张力,虽然肖主任对病人膀胱进行了轻轻的按摩,但压力依然不足以让尿引出来。这时候,张红尝试着吸引流管将尿导出,虽然能吸出来,但是却不能像虹吸作用那样源源不断地将尿引出。

张红解释说:“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得赶紧把患者的尿液排出,而且这个引流管好容易穿进去,不能再弄第二次。所以就想到用嘴来吸引流管的办法。”

整整37分钟,张医生不间断为旅客吸出尿液,吐到杯中,肖医生也不停根据膀胱积尿情况调整穿刺位置和角度,确保最大限度排出积存尿液,乘务组也及时更换杯具,将排出尿液导入酒瓶,实时测量已排出尿量,帮助医生更好掌握旅客病情。两位医生与乘务长配合默契,紧张却十分有序地推进救治。最后,老人终于转危为安。

当被问到是否担心被感染时,张红坦言:“吸尿是没有人不怕的,当时我没有害怕是因为脑子里想不到别的办法,只想着怎么把尿吸出来。其实我吸第二口的时候都有点要吐了。”张红说,有些传染病确实通过体液传播,但想这是小概率事件。现在,既然事情已经过去了,自己无怨无悔。

“当我走出机场,看到患者已经完全正常地走路,和他老伴有说有笑的,我非常高兴。”张红欣慰道。

对于如果处理不当会不会产生纠纷的问题,张红坦言:“我们不是没想过医疗纠纷。当时我手机还存了我的执业医师资格证照片,我是医生,而且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急救,我们要相信,纠纷是极少数的,大多数老百姓都很善良的,理解我们是在救人。如果每个事情都斤斤计较、去怕的话,那恐怕什么事也做不成。”

对于这次救助,他认为是在非常条件下,作为一名普通医生,救助是一种本能,也是本职工作。对医生来说,患者转危就是最大的欣慰。

得知张红医生的事件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医生李承志表示,“我们知道后都很感动,他是我们的榜样。”

同样被感动的还有张红的儿子张博达,他说自己听父亲说“救了个人”,但没有细说,以为是做人工呼吸、心肺复苏,觉得很厉害但也在情理之中。“知道细节后,就觉得我父亲头像带着光”。

“在国际航班上一口一口为素不相识的老人吸出近千毫升尿液,这种精神真的是对医生二字最好的诠释。”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运动医学中心主任郑小飞表示。

也有泌尿外科的医生看到报道后表示,如果当时有50ml注射器就不需要口吸,但是现场只有5ml注射器,针头太细,引流太慢,用口吸可以快一点。膀胱压力太大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人真能被尿憋死!应尽快将尿引出来把膀胱压力降下来。如果在医院就简单了,可是在飞机上能利用的只有5ml注射器,张红大夫很聪明,利用注射针头接上塑料吸管制成一个简易的膀胱穿刺引流装置,但最值得称道的是张红大夫的献身精神,为他点赞。

人民日报微信公号留言截图

人民日报微信公号留言截图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