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体育 教育 财经 社会 娱乐 军事 国内 科技 互联网 房产 国际 女人 汽车 游戏

挪穷窝、拔穷根 赣鄱大地写好易地扶贫“后半篇”文章

2021-05-24

老话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那就需要“挪穷窝”“换穷业”,实现“拔穷根”。

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指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这些易地搬迁群众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人民网记者走进了江西省于都县多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实地调研搬迁群众的美好生活。

“搬出来”的好日子

走进于都县贡江镇思源社区居民熊玉玲的家,墙上贴满了孩子的奖状,客厅的件件摆设映射着搬迁后的变化。刚坐定,熊玉玲就说起了搬迁前后的生活变化。

熊玉玲向记者展示新房房产证。人民网记者李栋 摄

“从1999年到2009年,我在福建石狮制衣厂打工期间,孩子无人照看成了心头最大的挂念。2016年从距离30多公里外的山?村搬迁到此,土坯房换成了楼房,孩子上学仅走路几分钟。自己在附近加油站找到了新工作,月工资3000元的收入让日子日益红火起来了。”熊玉玲说,以前做梦都想搬出来,现在赶上好时候了住进楼房,感谢国家的好政策,个人更应该积极努力。

易地扶贫群众在搬迁安置点思源社区广场。人民网记者李栋 摄

“2015年成立的思源社区占地面积100亩,建设房屋1193套。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安置房816套,安置脱贫人口3722人。”社区党委书记吴佳浙介绍说,“‘因户施策’为脱贫户量身定制后续帮扶措施,确保他们‘稳得住、能致富’。”

像熊玉玲这样,通过“易地搬迁+技能培训”或“易地搬迁+公益性岗位”脱贫致富的例子在于都有不少。在岭背镇桂林坑易地扶贫安置点,44岁的谢小元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主播。“几辈人住在土坯房里,打雷窗户摇,出门一脚泥”,谢小元回忆起过往的日子,曾经因为无资金、缺技术,日子并不富裕。

2019年3月,通过易地安置搬进了现在的115平米楼房,去年6月谢小天开始接触到了网络直播,粉丝从无到有,名气渐长。“现在已准备为乡亲们带货,咱也试试用电商的力量把农产品卖到北上广。” 谢小元说。

据了解,桂林坑易地扶贫安置点前后两次共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40户633人,辐射附近21个村。“通过引进扶贫车间,让安置户实现家门口就业;通过发展微型田园,打造‘乡愁’之家等一系列后续帮扶措施,让搬迁群众‘搬得进、稳得住、富得起’,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节节高升。” 岭背镇党委书记王曲生说。

“干出来”的新生活

产业是根线,一头连着村民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后续发展。记者走进49岁的杨流生夫妇开办的制衣加工作坊,裁剪完的产品已堆满包装箱。2016年老杨夫妇从贡江镇仓前村搬迁到思源社区。“以前曾远赴广东打工,从未敢想象在家门口也能从事老本行,还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制衣作坊。”杨流生说。

杨流生在自己的加工作坊忙碌。人民网记者李栋 摄

他介绍,曾经的居住条件仅用“土坯房”三个字就能概括出来,现在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通过当地社区帮扶办起了制衣加工作坊, “手里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半个月后,有订单就有好日子,好日子还长着哩。”杨流生感慨满满。

幸福的表情同样在50岁的华长丰脸上洋溢,记者在晟源包装车间见到她时,浑然不觉有人到访。据她回忆,“在县城打零工的日子让收入并不稳定,去年8月开始在包装公司找到工作,现在收入稳定,一个月能赚3000元”。华大姐笑着说。据厂长余培培介绍,包装厂辐射周边社区,现已有工人30多名,熟练工人的工资可达5000元左右。

数字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投入易地扶贫搬迁各类资金约6000亿元,建成集中安置区约3.5万个,其中城镇安置区5000多个,农村安置点约3万个;建成安置住房266万余套,总建筑面积2.1亿平方米,户均住房面积80.6平方米;配套新建或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6100多所、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万多所、养老服务设施3400余个、文化活动场所4万余个。

“近年来,为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思源社区通过提供创业就业服务、完善配套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居民文明素质等措施,让他们能实实在在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吴佳浙说。

(责编:罗知之、高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