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体育 教育 财经 社会 娱乐 军事 国内 科技 互联网 房产 国际 女人 汽车 游戏

从中国看世界到世界看中国

2020-01-24

日月盈昃,斗转星移。时间的脚步跨入21世纪20年代。

过去10年,《人民日报》延续每年评选国际十大新闻的传统,记录世界深刻复杂变化,见证百年变局风起云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这100条新闻,6条历史演进的脉络清晰可见,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浪潮扑面而来。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2020年伊始,我们梳理过去10年来《人民日报》评出的国际十大新闻,从6个方面追寻节点事件串成的变革线索,呼唤百年变局中更响亮的合作声音。

一、中国担当振奋人心 理念方案成国际共识

2010年,行进在中国的最浩大人流,当属进出上海世博园的7000多万人次。面对世博会,中国如饥似渴。

2019年,同样在上海,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汇聚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放的中国市场,吸引世界各国蜂拥而至。

中国看世界,已在不知不觉中演变成世界看中国。

世界看中国,不仅看中国发展,更看中国方案。

10年来,《人民日报》国际十大新闻清晰地记录和见证中国从融入到引领全球治理,不断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其中,国内重大会议出现3次,中国发展为世界提供机遇。2012年,中共十八大开启新征程,国际社会看好中国发展;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举行,世界期待中国改革新机遇;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领导人出访4次入选,中国外交巨轮砥砺前行。2011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双方决定共同建立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美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同。2015年,习近平主席8次出访,足迹遍及亚、非、欧、北美四大洲14个国家,中国全方位外交不断拓展,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2017年,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海湖庄园会晤,特朗普访华。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期待。

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出现5次,中国理念和倡议有力引领全球治理: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2015年,亚投行协定在北京签署;同年“一带一路”愿景文件发布,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和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音,被写入联合国多项决议。中国理念成为国际共识,中国方案化为国际行动,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得到历史性提升。2018年,“一带一路”五周年,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共建,开创国际合作新局面。

10年来,主场外交成为全新“中国名片”,共入选5次: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2014年,北京APEC会议彪炳史册;2016年,G20杭州峰会达成开创性成果;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四大主场外交彰显中国影响力;2019年,又是四大主场外交——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园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第二届进博会连续发力,发出维护多边主义时代强音。

从2010年走到2019年,任凭乱云飞渡、风吹浪打,中国把脉时代风云,领航发展之路,始终站在历史前进的大潮之巅。

权威专家展望:2030年,中国将是真正的全球强国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展望未来10年,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与外交上的发展,还会往前迈出一大步,成为真正的全方位全球强国。

经济上,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美国的80%左右。中国人均GDP将有望踏在2万美元门坎上,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迈过“中等收入陷阱”。人民币将成为全球三大货币之一。中国金融账户将实现全面开放与资本自由流动。中国将在电子商务、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减贫扶贫等方面进一步领衔于世界,受到国际社会充分认可,一些分标准、子原则可能会成为全球新标准、新共识。

在政治上,世界开始普遍接受与深度认识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共产党治理不再像当前这样,是在西方舆论场上的负面用词。全面深化改革将取得阶段性的成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中国将基本接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文化、教育、语言在世界上的普及度将会更高。

在世界舞台上,国际社会将更加认可中国角色与责任。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组织等主要国际组织将会出现一系列有利于新兴经济体的改革。在这个进程中,中国将贡献相应的智慧与方案。中美分歧将得到较为合适方式应对。中国推行的和平外交、互利共赢理念受到广泛认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获得阶段性成功,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一体化进程会深度推进。

二、金融危机阴云难散 复苏暖风从东方吹来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始于“后金融危机”。2008年,源自华尔街的经济海啸集体重挫全球发达经济体。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勇立潮头,担当起为世界经济保驾护航的角色。《人民日报》评出的11条经济类新闻,折射出世界经济重心的位移。

2010至2012年,“欧美主权债务危机”连续3年入选《人民日报》十大国际新闻。2010年,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相继被下调信用评级;2011年,葡萄牙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救助申请,欧债危机愈演愈烈。这一年,美国经济增速远低于预期,首次丧失3A主权信用评级。2012年,25个欧盟成员国领导人签署“财政契约”,西班牙和塞浦路斯向欧盟提出资金援助要求。欧美债务危机交相激荡,世界经济衰退风险上升。

东方风来。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成为拉动全球增长的重要力量。

亚非地区贸易与经济增长为艰难复苏的全球经济注入新活力。2010年,涵盖19亿人口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这是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贸区。2013年,非洲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非洲中产阶级逐渐崛起。这一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迅速获得响应,成为全球经济乌云背后的一缕阳光。

发展中国家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2010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实现60年来最根本性改革,发展中国家份额明显提升。2013年,在世界贸易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上,各方达成该组织成立以来首个全球性贸易协定,发展中成员从中获益。

国际金融秩序加速演进。2015年,亚投行57个创始成员国在北京签署协定,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上海正式开业。这一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

10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让全球获益,并两年入选《人民日报》十大国际新闻。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3.3%,中国经济增长7.4%,对世界增长贡献率为27.8%。2017年,金融危机阴霾渐散,全球经济增长提速。IMF预计,2017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4.6%,是全球增长主要支柱。

正如马丁·雅克所说,过去十年里,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一直是中国。

权威专家展望:世界经济正站在十字路口

陈凤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

世界经济正站在十字路口,分化趋势愈加明显。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都呈现分化现象。美国依然是当之无愧的经济霸主,而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经济体纷纷陷入经济衰退,甚至创下增速新低。反观新兴经济体,中国作为领头羊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平稳态势,而经济增速曾高达7%的印度呈现衰退之势、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东地区更是看不到未来……

此外,人口老龄化也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老龄化曾经是发达国家的专利,而现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在面临困境。可以说,新兴市场国家未富先老,发达国家已经富了但是也老了。人口老龄化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典型案例就是法国爆发的“黄背心”运动。

当前,世界经济出现了从未有过的三个低,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全球有40%的国家处于负利率时代,主要国家都在采取逆周期调节措施,世界经济呈现出后危机时代的新形态。巨额的政府债务危机、严重的经济泡沫等问题是世界经济面临的巨大风险,可预见的是,未来世界经济将是一个低速增长的时代。迷茫、分化、大洗牌、不确定性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趋势。

世界经济正站在十字路口,不进则退。在这个大浪淘沙的时代,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如果找不到新的发展方式将面临淘汰。目前,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成为世界经济走出困境的曙光。科学技术不仅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生产方式,能否抓住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将决定国家命运,世界经济的分化趋势也将进一步显现。作为世界头号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在科技领域拥有深厚积淀,中国也走到了科技革命的世界前沿。未来,中美博弈将是科技和国力的竞争,也将影响世界经济的走向。

三、从“优先”到“独行” 美国单边主义破坏国际体系

10年来,作为世界头号超级大国,美国对自身创建的国际体系的意兴阑珊。以美国为主题入选的10个新闻词条清晰地展示了这一变化。

2012至2014年,美国调整对外战略政策连续三次入选《人民日报》十大国际新闻。2012年,“亚太再平衡”成奥巴马政府对外战略重点;2013年,美国调整中东战略,叙利亚危机、伊核危机缓和;2014年,美古准备磋商恢复外交关系。

2016年以降,美国在新闻评选中的身影每年都与“极化”“单边”“独行”“退出”“保护主义”这样的词汇相连。

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此后,特朗普带领美国制造了一个又一个“黑天鹅”。

政治上,美国不断“退群”,一意孤行。经济上,美国挥舞关税大棒,反对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美国优先”拖累世界经济,搅乱国际秩序。

2017至2019年,美国接连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伊核协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中导条约》……

2018年以来,美国对华挑起贸易战,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升级。同时,美国对欧盟、墨西哥、印度、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也频频挥舞关税大棒。10年间,美国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和最大搅局者。

权威专家展望:孤立主义复兴 美国更趋保守

沈丁立(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

人类在进入21世纪20年代后,美国还在继续释放其孤立主义的新迹象。今年又遇美国大选,以美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特朗普仍有一定可能连任。其实无论他本人是否连任,由他开启的这一波美国孤立主义大潮将难以在短期内消停。可以预见,在未来的10年内,美国还很难走出“美国第一”的新潮流,由此将带来美国在其国内外的一系列新境遇与新困顿。

第一,在政治上,即使特朗普在刚刚开始的美国参议院对其弹劾的挑战中能够过关,但由他所标志的美国孤立主义与二战结束后美国所曾长期奉行的开放政策仍将继续冲突。尽管美国孤立主义的情绪还在上升,但其国内的反对派并不愿放弃对其制衡。在未来10年,美国过去的建制派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夺回政权,以及在夺回政权之后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恢复国际主义的传统,目前都在未定之天。

第二,在经济上,美国已经认识到由其先前主导的全球化需要升级,必须由强调多边一体化,到兼顾双边对等化。为此,美国不惜诉诸多场双边贸易冲突,力图以其市场体量与技术优势来实现一对一场景下的逐一胜出。特朗普方面还可能试图将由其主导的各个深度自贸的区块连成整体。这一战略,或许可能得到华盛顿精英群的支持,因此人们在未来10年或能看到后特朗普时代的特朗普贸易逻辑还将延续。

第三,在科技、军事与金融上,美国已经认识到全球化对其安全利益日益增大的冲击。因此,它将在继续增强其本身在这些领域的竞争力以及渗透他国的能力的同时,更为严密地防范他国在相关领域内能力的提升。可以展望,未来10年美国与外部世界的安全隔离还将扩大,国际社会在信息与金融领域出现平行发展的操作平台,恐怕将是大概率的事件。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美国在压制他国发展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其在这些领域独步天下的时代,在未来10年将会结束。

四、从同盟到“离心” 欧洲一体化陷入困境

2009年,《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欧洲一体化前景令人雀跃。2019年,耗时3年多的英国“脱欧”成了“拖欧”,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严重挫折。今天的欧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刻,忧患重重,人心涣散,前途迷茫。

十年间,欧洲的剧烈变化恰好体现在《人民日报》选出的9条相关新闻中。

2010年至2012年,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先后下调信用评级,欧洲多国陷入债务危机等连续3年上榜。

2015年和2016年,欧洲“难民问题”又连续两年入选。西亚北非局势动荡带来的难民潮,令欧洲不堪重负。难民问题持续困扰欧洲,各成员国难达成一致,民粹思想在多国抬头。

2016年,英国举行“脱欧”公投,毅然选择与欧洲分手,欧洲一体化遭遇严峻挑战。英国首相卡梅伦辞职,欧洲对经济不振、难民危机和恐袭难题无能为力,民众焦虑求变之心剧增。

此后3年,英国“脱欧”难题均登上当年《人民日报》十大国际新闻。耗时3年多的“脱欧”成了“拖欧”,不仅削弱了欧盟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对欧洲地区和世界政治格局也产生了复杂影响。欧盟体制改革正寻求解决方案,尽管充满曲折和不确定性,欧洲一体化仍在困难中探索治理方案。

权威专家展望:能否振衰起弊、站稳一极,欧洲迎来关键十年

崔洪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

从2009年到2019年,欧洲经历了“失去的十年”:经济上陷入欧元区债务危机,至今经济总量还未回升到危机前水平;安全上遭受乌克兰危机、恐怖袭击和难民潮的冲击,周边环境急剧恶化;政治上保守主义趁势而起,民粹势力攻城掠地;一体化方向不明,动力渐失,英国“脱欧”噩梦成真。

在危机与动荡中饱受煎熬的欧洲,也在竭力应对百年变局。随着2019年欧洲各国挺过动荡、欧盟机构实现更替以及英国“脱欧”前景渐明,欧洲试图重装上阵,不仅要振兴经济、稳定政局还要立足于大国竞争的新格局。欧洲止损祛疾、维稳图强的主观愿望与国际地区格局的客观变化之间将相互作用,共同勾勒出欧洲的未来大势。

欧洲将通过能力建设和政策调整来占据多极化之一极地位,但其实力构成现状将限制其发挥。在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全球治理和发展领域,欧洲想要发挥引领作用,但仍缺乏足够的内部共识和动力;在大国竞争格局中,欧洲将更为注重地缘政治和战略自主,但短期内其作为“平衡者”左右逢源的角色将更为突出;在国际和地区安全领域,欧洲仍将受制于大国博弈,其“弹性策略”将持续经受考验。

欧洲将力保其作为最大区域单一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但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量将持续下降。能否维护其世界主要经济体地位,未来10年对欧洲至关重要,为此在维护多边体系的口号下,欧洲将转向实用主义,保护主义色彩将日益浓重,内部科技创新战略和产业整合趋势也将极大地影响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变化。

欧洲政治将继续上演主流与民粹博弈、改革与保守拉锯的剧目,短期内政治保守化、内向化趋势难以根本改变。主流与民粹之间将围绕维稳与变革、集权与分权、效率与公平等矛盾在观念、权力和利益层面继续展开争夺。

为应对变局,欧洲将尽力维护一体化的方向,但欧盟机构与成员国之间、大国与小国之间、国家主权与超主权制度设计之间、集体行动与个体收益之间的冲突也将轮番上演。未来10年将决定欧洲是向塑造“集体主权”方向变化、像一个大国那样参与竞争,还是继续分化并成为大国博弈“战场”甚至附庸的最关键时期。

五、残酷战争撞击全人类神经 恐怖主义与反恐拉锯不断

这10年,《人民日报》十大国际新闻评选提到恐怖主义7次、半岛问题6次,另有包括叙利亚、伊核问题等在内的中东乱局7次。

10年间,虽然世界曾经出现过朝韩“相逢一笑泯恩仇”、朝美领导人会晤这样的场面,但半岛问题、伊核问题、中东乱局仍然不断反复,亟需政治解决。

半岛局势数度紧张,引发安全担忧,重大事件都入选了年度十大新闻:2010年,韩国“天安”号警戒舰爆炸沉没;2016年,韩美宣布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2017年,朝鲜继续进行核试验和导弹试射,受到更严厉制裁。2018年、2019年两年间,朝韩、朝美领导人分别多次会晤,然而,美方在回应朝方关切、解除对朝制裁上始终没有实质性措施,导致双方缺乏互信,半岛局势前景仍不明朗。

在东亚,日本挑战战后国际秩序。十大新闻中,继2012年“国有化”中国钓鱼岛后,日本又加速修改防卫计划进程;2015年,日本国会通过安保法案,彻底抛弃和平宪法和“专守防卫”国策,引发东亚邻国强烈担忧。

西亚北非战事让地区人民饱受苦楚。2011年,卡扎菲被俘身亡,西亚北非局势剧烈动荡。2012年,叙利亚局势持续恶化 ,叙内战造成约3万人丧生,数十万难民逃至邻国。2018年4月,美国、英国和法国以叙利亚涉嫌使用化学武器为由,在未获联合国授权情况下对叙发动军事打击。5月,美国退出伊核协议,重启对伊制裁。2019年,美国加大对伊“极限施压”力度,多国努力维护伊核协议。这些都是当年的十大国际新闻。

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挑战人类底线。2011年,本·拉登被击毙。同年7月,挪威发生喋血枪案,造成76人死亡;2014年起,与“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相关的俄罗斯客机坠毁、巴黎爆炸枪杀、法国尼斯案等一系列恐袭事件连续4年入选《人民日报》十大国际新闻。2017年,“伊斯兰国”从军事上被终结,但其余部正在向全球渗透。2019年,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发生连环爆炸袭击,超过250人死亡。人们在震惊、愤怒中反思、痛悼,反击恐怖主义亟须更加深入高效的国际合作。

尽管文明一再受到挑战,但人们心中光明不灭。2015年的十大新闻中,联合国和世界各国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入选。以史为鉴,警醒世界和平来之不易,需且行且珍惜。

权威专家展望:恐怖主义将持续肆虐 反恐之路仍很漫长

李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未来10年,恐怖主义仍将持续肆虐,构成一些地区与国家安全稳定与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阻碍之一,继续成为人类社会亟需治理的一大顽疾。西亚北非地区作为宗教、教派和民族冲突,以及大国博弈的热点地区,仍将继续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策源地之一;与此同时,南亚地区在周边地缘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国内矛盾的缓和下,恐怖主义的热度将有所下降;值得警惕的是,非洲局部地区有可能基于贫困和各种矛盾,成为恐怖主义的新热点;南美地区随着经济与政治的不稳定,恐怖主义有死灰复燃的可能;美等西方国家随着社会分化与对立的加剧,自身矛盾的激化,白人至上的极端种族主义的恐怖威胁呈现上升态势。网络恐怖主义继续成为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所利用的工具和平台,更要警惕恐怖主义将网络作为袭击的目标;国际社会特别要防止使用核、生、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怖袭击事件。

未来10年,一些国家延续反恐的工具主义做法,将制约国际反恐深入展开;特别是个别国家违背反恐斗争规律,有可能将国际反恐斗争引向邪路,值得国际社会高度警惕。联合国作为最大的国际性组织,但受制于大国利益分歧和矛盾,仍难在国际反恐合作上发挥协调与主导作用;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反恐合作作用日益突显,将成为国际反恐斗争合作的主要形式;国家之间的双边反恐合作实质性作用加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恐怖主义的蔓延。

特别值得警惕的是,一些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为继续维护一超独霸地位,利用反恐作为制约、打压其他国家工具的做法仍将持续,仍将成为破坏国际反恐的主要问题。一方面,美国霸凌行为、彩色革命、军事干预等行径,将是国际恐怖主义肆虐的主因之一;另一方面,美国反恐的“双重标准”害人害己,导致恐怖主义猖獗的同时,难以减少自身所面临的恐怖威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美国从一己私利出发,将其他国家的军队定义为“恐怖组织”,并“定点清除”他国军队领导人,开了国际反恐的一个极端恶劣的先例,后果难以预料。

由此可见,恐怖主义泛滥既有客观因素,也与美等西方国家的行为相关。未来国际反恐之路仍很复杂、艰巨、漫长。

六、科技探索脚步从未停歇 人类期盼携手共创未来

世事纷繁,头上的星空始终吸引人类渴望的目光。

10年来,全球科技发展迅速,科技新闻9次入选《人民日报》十大国际新闻:实验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疑似上帝粒子被发现、“旅行者1号”无人太空探测器已飞出太阳系;“菲莱”登陆彗星;火星上发现液态水、引力波被证实存在、“玉兔”、嫦娥探月,“帕克”抵近探日,首张黑洞照片标志宇宙探索迈出关键一步……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10年来,我们仰望星空,互帮互助,为探索宇宙的真实模样携手前行。星辰大海的共同征途,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

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恒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从年复一年的纷繁困扰中解套,目光要投向未来。面对地缘博弈、气候变化、发展失衡、文明隔阂,需要更高深的智慧,更广阔的胸怀。

世界和平合作的潮流奔涌向前,中国发展复兴的大势不可阻挡。恐惧与撕裂终将被时间带走,和平、发展、正义、包容,才是“天行有常”。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展望未来10年,我们充满信心,充满希望!

权威专家展望:开启未来百年变局 具有浓厚时代关怀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我们告别近代,走出西方。近代以来我们的理念是顺势而为,改革开放强调国际接轨。所谓的“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今天的世界已经没有那个势了——马克龙说“西方霸权行将终结”。所以,中国不是简单地顺势、随势,而要去造势。“一带一路”就是造势,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为造势确立“道”——超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之间的内在矛盾,实现四位一体。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百年,有500年西方中心论(全球化)的终结,也有近代西方中心塌陷的变局,甚至人工智能也拷问“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去哪”。开启未来百年变局,既是历史导向,也是未来导向,具有浓厚时代关怀。

全球化的主要驱动力——技术的创新出现新局面:一方面,类似区块链技术、万物互联模式、人工智能的涌现,正削减中心—边缘体系;另一方面,在工业革命转向信息革命、数字革命过程中,第一次出现非西方力量参与并引领的现象——过去技术革命都是在西方内部循环,最后皆被美国收编为盟友。如今中国打破了这一循环,不仅成为工业革命与全球化赢家(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生产四分之一人类工业产值),且参与引领信息—数字革命,于是出现美国举全球霸权之力打压中国一家私人公司的现象。

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非西方、非美国盟友、非宗教国家崛起又复兴的现象,这就是中国由大到强的涵义,也是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辩证判断的潜台词。 

(责编:徐祥丽、刘洁妍)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