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体育 教育 财经 社会 娱乐 军事 国内 科技 互联网 房产 国际 女人 汽车 游戏

如何破解开发区“开而不发”

2019-11-19

如何破解开发区“开而不发”

  晓说经济

  真正高质量的招商引资不是优惠政策堆积下的工业园区,而是“放管服”改革营造的良好的营商环境。

  野草长得半人高,楼已建好但大门紧闭,新招项目没地搁、僵尸项目没人管——最近,《?望》杂志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内蒙古、山西、宁夏等地的个别工业园区存在招商烂尾等现象,土地闲置、低效利用、处置不易等问题日益突出。

  据报道,这些工业园区土地闲置的原因大致包括:个别地方超规模、超标准用地;过度突出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对建设项目用地配置失序;僵尸企业过多,债务债权关系复杂,导致土地利用率不高,盘活难度较大等。

  杂草丛生的烂尾项目背后,是曾经“风生水起”的招商热潮,这起初也是“两厢情愿”之事。

  对一些地方而言,申请开辟工业园区,只要能引进企业就可以算入政绩,这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盲目攀比,不少地方更是来者不拒,“萝卜快了不洗泥”。

  而对企业而言,一些地方提供“优惠大礼包”,在实践中往往演变成其虚夸业绩和资产的游戏。有的企业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拿到土地使用权,然后将其计入公司资产,为其在金融机构举债提供担保或者质押,进而从金融机构套取金融资源。政府赠地导致的“连环账”,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盘活”僵尸土地的难度。

  一方是政府招商心切,另一方是企业“将计就计”;然而当实力不足以支撑经营或当优惠难以持续的时候,发生烂尾也就不足为奇。必须指出,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仍在于,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

  其实,超规模超标准用地也好,过度优惠也罢,背后都是政府与市场运行边界的失范。一些工业园区出现的问题,其实就是个别政府借用招商引资之手,将公权力伸进了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领域,进而导致当地资源配置的扭曲,资源使用效率低下。

  地方政府引进企业、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值得肯定,但前提是能够获得足够信息,使招商引资政策契合市场规律、招商引资项目有效融入当地经济。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涉及复杂的资源配置和权衡。一味地替市场做主,与中央明确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实际上,各地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应重点放在落实“放管服”改革、完善本地营商环境等方面,即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实现容商、宜商和兴商,降低经济社会的行政交易成本,为市场主体提供有效的防护型保障体系和透明性担保体系。若如此,好的投资项目和好的企业将会不请自来。

  故而,各地招商政绩的考核,也应侧重于营造好的营商环境这一软指标,而非拼工业区面积、招商数量、政策优惠程度等。过往的招商历史证明,靠物欲的优惠只会满足一时的政绩,无法搭建起稳定的本地特色经济结构。

  目前,对这些烂尾工程及其背后的债权债务关系问题,可考虑从产权角度上进行特殊议定,如一些企业利用各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获得的土地使用权、矿产等资源,应该归类为政府与企业的共有产权,避免一些企业用这些零成本获得的土地使用权和矿产等资源,制造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

  总之,招商引资乱象警示,真正高质量的招商引资不是优惠政策堆积下的工业园区,而是“放管服”改革营造的营商环境,是不断完善的防护型保障体系和透明性担保体系。

  □刘晓忠(财经专栏作家)

(责编:王子侯、孙红丽)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

推荐文章